草莓炭疽
简介
草莓炭疽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高危作物病害,可能导致草莓作物产量大幅下降。
病原体
Colletotrichum acutatum
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
症状
叶片:
圆形或椭圆形病斑,中央深褐色至黑色,周围有黄色晕圈
病斑扩大后合并,叶片枯萎、坏死
果实:
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病斑,最初为浅褐色,逐渐变为深褐色至黑色
病斑扩大后形成溃疡,导致果实腐烂
花序:
花柄和花萼出现病斑,导致花朵枯萎或畸形
病害循环
病原体在受感染的植物残体和土壤中越冬
春季温度和湿度升高时,病原体释放孢子
雨水将孢子飞溅到健康植物上
孢子在伤口或自然开口处发芽并在植物组织内侵染
病原体产生孢子,开始新的感染循环
环境因素
高温(20-30°C)和高湿度
降雨或灌溉后叶片表面长时间湿润
缺乏氮肥
传播方式
雨水或灌溉水
受感染的植物残体
风
昆虫和鸟类
管理措施
文化措施:
种植抗病品种
轮作
修剪并清除受感染的植物残体
改善排水
避免过量施肥
化学防治:
杀菌剂(如苯醚甲环唑、嘧菌酯)
在开花前和开花后喷施
生物防治:
使用拮抗真菌,如木霉
经济影响
草莓炭疽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,包括:
产量下降
果实质量差
农民收入减少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其他人立场。
本文系5g7g.com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